在工業生產的物料輸送環節中,真空上料機憑借高效、潔凈的優勢成為關鍵設備,而電氣控制系統作為其“神經中樞”,直接決定設備運行的穩定性與安全性。定期對電氣控制系統開展針對性檢查,不僅能提前規避故障風險,還能延長設備使用壽命、保障生產連續性,需重點關注以下核心檢查要點。
一、電源與線路:筑牢設備“動力根基”
電源與線路是電氣控制系統的能量輸送通道,其穩定性直接影響設備整體運行,需每季度至少開展1次全面檢查。
(一)電壓穩定性檢測
采用高精度萬用表或電壓監測儀,在設備空載、滿載兩種工況下,分別測量電源輸入端、控制器電源接口處的電壓值,記錄并對比電壓波動范圍。正常情況下,三相電源電壓應穩定在 380V±5%,單相控制回路電壓應穩定在 220V±5%;若發現電壓波動超出此范圍,需進一步排查供電線路是否存在接觸不良、線路過長導致的壓降,或周邊大功率設備啟停造成的電網干擾。例如,當檢測到控制器端電壓持續低于 360V 時,可能導致電機啟動無力、傳感器信號異常,需協調電工檢查配電箱內接線端子是否松動,或增設穩壓器穩定電壓。
(二)電源線完整性與連接狀況
沿電源線走向逐段檢查,重點查看線纜外絕緣層是否存在磨損、開裂、老化發黃等問題,尤其關注線纜與設備接口、穿線孔接觸的部位 —— 這些位置易因設備振動導致絕緣層破損,引發短路風險。對于接線端子(如配電箱內的空氣開關、接觸器接線柱),需用扳手或螺絲刀輕輕緊固,感受是否存在松動,同時觀察端子表面是否有氧化、燒蝕痕跡:若端子出現銅綠或發黑,需用細砂紙打磨干凈后重新緊固,必要時更換端子;若發現線纜接頭處有發熱軟化現象,需立即停機檢查,判斷是否因線纜線徑不足或負載過大導致,及時更換匹配規格的線纜。此外,還需檢查接地線路是否規范,用接地電阻測試儀測量接地電阻,確保其值≤4Ω,避免因接地不良引發設備漏電、人員觸電事故。
二、控制元件:守護設備“指令中樞”
控制元件包括控制器、繼電器、接觸器等,是電氣控制系統的“決策與執行單元”,需每月開展1次功能檢查與外觀排查。
(一)控制器狀態查看
控制器作為設備的“大腦”,需優先檢查其運行狀態:開機后觀察面板指示燈是否正常 —— 電源燈應常亮,運行燈在設備啟動后應穩定亮起,無閃爍或熄滅現象;若出現故障燈亮起,需對照設備說明書解讀故障代碼,例如“E01”可能代表電源異常,“E03”可能代表傳感器信號丟失,根據代碼提示逐一排查對應模塊。同時,進入控制器參數界面,核對關鍵參數(如真空度閾值、上料時間、電機轉速)是否與生產設定值一致,防止參數因誤操作或設備波動發生偏移。此外,需用軟布擦拭控制器觸摸屏或按鍵,檢查觸摸靈敏度、按鍵響應是否正常,若存在觸摸無反應、按鍵卡滯情況,需拆解控制器外殼,清理內部灰塵或更換按鍵面板。
(二)繼電器與接觸器性能檢測
繼電器與接觸器是控制回路的“開關執行者”,其觸點狀態直接影響信號傳輸與動力輸出。檢查時先斷電,打開配電箱觀察繼電器、接觸器的外觀:外殼應無破損,觸點表面應保持清潔、無燒蝕痕跡 —— 若觸點出現發黑、凹陷或氧化層,會導致接觸電阻增大,引發觸點發熱、吸合不良,需用細砂紙輕輕打磨觸點,或直接更換新元件。通電后,聽繼電器、接觸器吸合時的聲音:正常情況下應發出清脆、無雜音的“咔嗒”聲,若出現“嗡嗡”異響,可能是鐵芯表面有油污、灰塵,或線圈老化導致吸力不足,需拆解鐵芯清理油污,測量線圈電阻值(對比說明書標準值,偏差應≤10%),電阻異常時需更換線圈。此外,還需檢查接觸器的輔助觸點,用萬用表測量觸點通斷狀態,確保在主觸點吸合時,輔助觸點能同步切換,避免因輔助觸點故障導致控制回路邏輯混亂。
三、傳感器:校準設備“感知器官”
傳感器是真空上料機實現精準控制的關鍵,包括料位傳感器、壓力傳感器等,需每月開展1次校準與維護,確保信號準確傳遞。
(一)料位傳感器校準
料位傳感器用于檢測料倉內物料高度,若校準偏差會導致上料過量或不足。校準前先清空料倉,將標準厚度的金屬塊(或與物料同密度的模擬塊)放置在傳感器檢測范圍內的不同位置(如“空倉”“半倉”“滿倉”對應位置),觀察控制器顯示的料位數值是否與實際位置匹配。以電容式料位傳感器為例,當標準塊位于“滿倉”位置時,控制器顯示應≥95%;若顯示值低于 90%,需通過傳感器上的校準旋鈕或控制器參數界面調整靈敏度,反復測試直至數值偏差≤3%。同時,檢查傳感器探頭表面是否附著物料粉塵 —— 粉塵堆積會削弱檢測信號,需用軟毛刷或壓縮空氣(壓力≤0.4MPa)清理探頭,避免使用濕布擦拭導致探頭受潮。
(二)壓力傳感器維護
壓力傳感器用于監測真空系統的壓力值,是判斷上料是否正常的重要依據。檢查時先確認傳感器安裝接口是否密封良好,用手觸摸接口處是否有漏氣現象,若發現接口松動,需用扳手緊固密封螺母,必要時更換密封墊片。隨后用標準壓力計與傳感器并聯,對比兩者顯示的壓力值:正常工況下,真空度應穩定在-0.06MPa~-0.08MPa,傳感器顯示值與標準壓力計偏差應≤0.005MPa;若偏差過大,需進入控制器參數界面進行零點校準或量程校準,校準后連續監測30分鐘,確保壓力值無漂移。此外,需檢查傳感器線纜是否存在拉扯、彎折,信號接頭是否牢固,若發現線纜破損或接頭氧化,需更換線纜并重新焊接接頭,防止信號傳輸中斷導致設備誤停機。
四、電機:呵護設備“動力心臟”
電機是真空上料機的動力來源,其運行狀態直接影響上料效率,需每季度結合設備保養開展1次全面檢查。
(一)電機運行參數監測
采用鉗形電流表測量電機運行時的三相電流,記錄各相電流值并計算不平衡度 —— 正常情況下,三相電流偏差應≤10%,且電流值不應超過電機額定電流(標注在電機銘牌上)。例如,額定電流為10A 的電機,若某一相電流持續達到11.5A,可能是電機繞組匝間短路或負載過大,需停機檢查:拆解電機端蓋,觀察繞組是否有發黑、燒焦痕跡,用兆歐表測量繞組對地絕緣電阻(應≥0.5MΩ),絕緣電阻過低時需烘干繞組或更換電機。同時,用紅外測溫儀檢測電機外殼溫度,空載運行時溫度應≤50℃,滿載運行時應≤70℃(環境溫度 25℃下);若溫度過高,需檢查散熱風扇是否正常轉動、散熱片是否積塵,清理散熱片灰塵或更換故障風扇。
(二)電機外觀與連接部件檢查
目視檢查電機外殼是否有磕碰、變形,端蓋螺絲是否松動 —— 設備長期振動易導致端蓋螺絲松動,引發電機異響、同心度偏差,需用扳手逐一緊固螺絲,扭矩參照電機說明書要求(通常為 20~30N・m)。檢查電機與減速器、真空泵的聯軸器或皮帶傳動機構:聯軸器的彈性墊是否老化開裂,若出現裂紋需及時更換,避免傳動間隙過大導致振動;皮帶傳動則需檢查皮帶張緊度,用手指按壓皮帶中部,下沉量應在10~15mm 之間,過松需調整皮帶輪間距,過緊易導致電機軸承磨損。此外,檢查電機軸承部位是否有異響,若聽到“沙沙”或“咯噔”聲,可能是軸承缺油或損壞,需拆卸軸承,清理后加注鋰基潤滑脂(填充量為軸承內部空間的1/2~2/3),損壞嚴重時需更換同型號軸承。
五、檢查記錄與異常處理
每次檢查后,需詳細記錄檢查時間、檢查項目、檢測數據、發現的問題及處理措施,建立設備電氣控制系統“健康檔案”,便于追溯故障原因、制定后續維護計劃。例如,在某次檢查中發現料位傳感器校準偏差 5%,記錄“202X 年 X 月 X 日,料位傳感器滿倉位置顯示 89%,校準后恢復至 96%,原因是探頭積塵”,為下次檢查重點關注探頭清潔度提供依據。
若檢查中發現重大異常(如電機繞組短路、控制器故障),需立即停機,懸掛“設備檢修中”警示牌,避免非專業人員誤操作;同時聯系設備廠家技術人員或專業電工進行維修,禁止在未明確故障原因的情況下強行啟動設備,防止故障擴大、引發安全事故。對于輕微異常(如接線端子輕微松動、傳感器輕微漂移),可現場及時處理,并在后續1~2 天內加強監測,確認異常已徹底解決。
通過定期、系統地開展電氣控制系統檢查,能將真空上料機的故障風險降至很低,確保設備始終處于穩定、高效的運行狀態,為工業生產的連續推進提供可靠保障。
本文來源于南京壽旺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官網 http://m.rwka.cn/